1976年1月8日,北京时间9时57分,一颗伟大的心脏从此停止了跳动。在他生前,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这样评价他:“在我一生遇见的数百名外国领导人中,没有人能超越他的通达、阅历和智慧。”——而这个被尼克松予以高度评价的人,正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:周恩来。
周恩来病逝后,无数人民群众自发为总理的遗体送行,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十里长街送总理”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:在周总理生命弥留前的最后几日,他曾为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:毛主席留下了一生中最后的一封信。那么,这封信中周总理又说了些什么?今天,本期节目就带您一起见证历史伟人的革命友谊,揭开历史谜题的答案。
(十里长街送总理)
周总理身体不佳,毛主席的一件礼物展现战友情谊
时光的齿轮拨到1975年,那是周恩来生命最后的一年。此时的他,已经因癌症而饱受病痛的折磨:日渐消瘦的脸型,脸上的老年斑,一副沧桑的面庞,很难让人再回忆起,曾几何时,这名眼前老人,竟是民国时英姿飒爽的“四大美男子”。
然而,即便周恩来总理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糟糕,但他却依然还是强撑着坚持工作,因为他知道:那时的人民需要他。1975年1月13日,周恩来总理再度出席中共中央全会,他用自己的微笑和神采,尽可能地掩饰着自己的病情,并努力调度当时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工作——而这也是历史上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出席参与中共中央全会会议。
(周总理抱病出席会议)
直到1975年的2月,将一年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的事务都基本料理完毕之际,他才对身边的众人说:“我身体真的不行了,今后的工作,就靠邓小平和你们来主持了。如果不是身体的原因,我还是想每周和你们见上一次面。”
当时在周恩来身边的亲友都知道,在主持会议的那几天,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其实已经很不乐观,几乎是每天医院和会场两头跑。有人曾做过统计,从周总理在1974年6月1日第一次做手术,到1976年1月8日去世,一共经历了13次手术,其中有5次是大手术。这让他的身心都饱受着折磨。
(暮年之时的周总理)
但是,或许令暮年之时的周总理感到欣慰的是:在他晚年的努力之下,国家的经济在恢复和发展;而昔日里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,也十分关切他的病情。一个关切他病情的,便是曾经和他一起赴法留学的同窗:邓小平;而另一个,则是在井冈山上缔结下革命友谊的毛主席。
在邓小平年少之时远度重洋,留学法国时,是当时同样留法的周总理,向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,这才让邓小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对此,邓小平时刻铭记于心。在1975年邓小平率领外交代表团赴法访问之时,邓小平在法国的街道上买了一根法式长棍面包,当人们不解地问邓小平为何要这样做时,邓小平笑盈盈地回答道:“主要是周总理爱吃。”
(周总理与邓小平)
而另一名关心周总理身体健康状况的,便是毛主席。在周总理于1975年的2月暂时放掉手中的工作,准备养病时,周总理立即向毛主席写了700字的报告,汇报了自己的病情,一方面是说明了自己暂时不能工作的理由,另一方面周恩来也怕毛主席过于担心,因此在信的结尾还写道:“如需再次开刀,我还受得了。”
而毛主席又何尝不知这名老战友的身体状况?只可惜那时候的毛主席也是身体状况不佳,加上晚年的他患有白内障,因此只能让人将周总理写给他的报告念给他听,在听说周总理又准备开刀时,毛主席特地让人嘱咐总理:“如果身体状况实在不好,就不要开刀,先吃中药进行调理,及时休息、节劳,对自己的身体切不可大意。”
(晚年时期的毛主席)
1975年3月26日,周恩来进行了第三次大手术。尽管这次手术很成功,但是医生们发现当时周总理的结肠肿瘤是恶性的,这意味着周总理的身体很难有痊愈的可能。当总理的身体状况传到毛主席那里时,毛主席更是对此伤感不已。
一日,毛主席叫住身边的工作人员,给刚做完手术的周总理“一个沙发”:原来,毛主席在暮年时因为久坐,患上了褥疮的毛病,而周总理当时就送给了毛主席一个沙发,让他躺在沙发上读书、看报。而毛主席也知道,周总理虽然做了手术,但也不愿意一直闲着,同时也有着读书、看报的习惯,因此他才会让人将这份特别的“礼物”,在周总理做完手术时,给他送去。
(毛主席坐在沙发上读书看报)
正是这样的一张沙发,见证了两位老人的革命友谊;也正是来自毛主席的这份革命友谊,陪伴着周总理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。
周总理写给毛主席的最后一封信,说了些什么?
然而,即便是周总理在3月底刚经历了第三次手术,周总理的内心也依然放不下人民的工作。在刚做完手术,周总理神志清醒时,他便强打着精神,让李冰第一时间解决云南锡矿工人的肺炎复发问题,并要求他“立即解决”——据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回忆,这是周总理清醒后说的第一句话。
而在周总理自认为身体状况已经得到基本的好转之后,他便又开始做起了接待外宾的工作。1975年4月19日,在得知突尼斯总理来访时,周总理便想要前去迎接,但当时距离周总理做完手术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手术后肿胀的双脚,让周总理当时几乎无法穿进自己的鞋子。无奈之下,工作人员只好将周总理的旧鞋送到鞋匠那里,临时为周总理做好了一双新鞋子,周总理才继续去做接待外宾的工作。
(暮年时的周总理)
而在接待完突尼斯总理之后,朝鲜领袖金日成也即将于当年的五月访问中国。为此,毛主席特地从杭州赶回北京,准备同金日成会面,而这也让周总理和毛主席两名一起走过半生的革命老人再度相聚。看到刚从手术台走下的周总理,毛主席紧紧握住战友的手,问他身体状况是否还好。而周总理则十分淡然地说,开了三次刀,感觉还可以,希望主席不要挂念。
为了让周恩来安心养病,毛主席提出可以将一些工作交给邓小平来做,周总理对此点了点头。
(毛主席与周总理)
但实际上,当时的周总理已十分看淡生死。在那一年9月,罗马尼亚中央书记访问中国,并会见周总理时,周总理用半开玩笑,半认真的语气对他说道:“马克思的请帖,我已经算是拿到了。”而在医院接受治疗时,周总理经常一个人沉思,并有一次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,他估计他自己还有半年的时间。身边的医护人员连忙劝周总理不要总胡思乱想,安心调养就能好。但周总理的回答,却让他们都感到十分意外:
“我之所以要问你们我身体的真实情况,是因为我手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,要委托,我必须要给党和人民一个交代。”
(晚年周总理)
1975年6月,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恶化,整个人瘦到了61斤。在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,周总理提笔为他一生的挚友和毛主席写了最后的一封信,在这封信中,周总理写道:“为了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,恳请主席在接见波尔布特同志之后,尽早治疗白内障。如此必然会对主席的读书、看报有所帮助,手术只是进行局部麻醉,请主席放心。我不敢断定对主席是否适宜,这段话只是表达我祝主席身体健康的期望!”
在将这封信写完之后,周总理又向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张玉凤送去一张纸条,嘱咐张玉凤这封信要等主席身体状况良好时,在念给主席听,不要在主席身心疲倦时念给主席,让主席不要挂念自己,安心调养好身体。
(毛主席与张玉凤)
1976年1月7日深夜,周恩来病危,长期陷入昏迷状态。临别之际,人民总理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。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,那里更需要你们……”
毛主席完成周总理心愿,送花圈惜别战友
或许是内心深处也早有预感,1976年1月7日深夜的毛主席,也是一直在读书看报,彻夜未眠,殊不知那名曾与他并肩作战半辈子的战友,已经和他阴阳两隔。
而在周总理去世之前,他所写的那一封信也早已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。毛主席在得知周总理对他身体的关心后,便在1975年的7月底做了白内障手术。当时的周总理也在病榻上,在得知毛主席接受白内障手术时,周总理既是高兴又是担忧。他强撑着病体,在中南海到手术现场等待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的消息,中间寸步不离。而周总理这次在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之际看望老战友,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走进中南海,和毛主席见面。
(周总理与毛主席)
在周总理病逝后不久,政治局便发布了周总理的讣告。但是,考虑到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不佳,毛主席身边的孟锦云等人,一直对毛主席有所隐瞒。直到当天周总理逝世的下午,看到毛主席在午休之后,身体状况还算良好,孟锦云才决定将周总理病逝的消息告知毛主席。
在下午毛主席的读报时间,孟锦云先是为毛主席念了几条报纸上的新闻消息,之后才读到周总理的讣告:“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,因患癌症,医治无效,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……”
(周总理与毛主席)
此前闭着双眼,听着孟锦云念报的毛主席,忽然在听到周总理的讣告时,睁开了双眼,喃喃自语道:“与世长辞,是什么意思?”在回过神来,知道自己的老战友已和自己阴阳两隔后,他慢慢地闭上了双眼,任凭眼泪肆意流淌。
当张玉凤等人询问,毛主席是否要参加周总理的葬礼时,眼中满是泪水的毛主席,最初试图起身,但尝试几次后,拍了拍自己的双腿,无奈地说:“我实在是走不动了。”其中英雄暮年的悲楚和辛酸,让在场的人都想要落泪。尽管毛主席最终没能参加周总理的葬礼,但却依然委托让工作人员送上了花圈,来纪念这名和自己并肩作战一生的挚友。
(毛主席和周恩来)
毛主席和周恩来一生的友谊,不仅仅是二人彼此的革命情谊,更是贯彻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脉络。两位历史巨人,共同缔造了一个新中国,解放了千百万劳苦的百姓,他们的革命情谊,将同他们缔造的国家和事业一样,注定在历史中永垂不朽!